市西最优秀的老师伉俪

                            ──胡冠璐和钟日照老师

1951届部分校友

我们终于找到了胡冠璐老师

我们有着道不尽的母校情和师生情,相聚时我们一个个地描述教过我们的恩师,常常是想念了一位又一位。大家不能忘怀的教语文的胡冠璐老师在哪里?1956年就调离市西的老师身体可好?

同学们喜欢她,是因为当年她是最年轻的老师之一,她不但漂亮,讲课声音好听,而且在课上课下都没有“师道尊严”,像是学生的大朋友。

同学们敬爱她,是因为她的教学总是生动有趣,使学生对语文有兴趣,她重视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指导学生“习得”语文的规律,这些对于我们不论是搞文科还是搞理工的人都受益终生。至今有两位同学保存了50年前的作文原稿,“欢送×××参加市政建设”、“记‘4.27’”等,这是对中学语文的珍藏,更是对老师教学的珍藏。

同学们想念她,还因为她的终身伴侣钟日照老师当年是教我们政治课的好老师,听说老师五十年代初期就受到冲击,但他直至病逝一直无怨无悔地工作。老师生活得怎样呢?

终于,在1999年秋,在校友会的帮助下,我们得到了老师的住址。有的同学写信慰问,有的同学打长途电话邀请老师来京相聚,有的同学寄去书稿请老师批阅。老师在照片上,手捧学生献的鲜花,那么健康地微笑!在我们寄去的合影中,老师居然还能认出3/4!我们激动地看着老师的来信,那是语文,更是人生和做人!

老师,我们热爱您!

200012月于北京)

 

美好的回忆

1951届校友 王平

    我认识胡冠璐老师是在解放以前,当年我大约是十三四岁。胡老师和我父亲是教育界的同仁,也是比较熟悉的朋友。初次见到胡老师时的具体情景我已记不清了,但当时胡老师的形象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面前。胡老师是那么年轻,她那端庄秀美的外貌、柔声细语的谈吐以及温文尔雅的举止,无不让我这个“丑小鸭”羡慕不已。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当我步入市西中学高中课堂时,惊喜地看到教我语文的老师原来就是我认识的、特别有好感的胡老师。当时我就想,如果我语文学不好那多难为情呀!因为我的语文基础比较差,最怕的是做作文。然而,在胡老师的教导下,我竟然对语言文学产生了兴趣,感觉到它深邃的内涵和美妙。记得当时上海刚解放不久,语文课没有教科书,胡老师一上课就把她精心准备的讲课内容写在黑板上。字如其人,胡老师的字秀丽挺拔,兼有刚柔之美。她写字如行云流水般,不一会儿就写了满满一黑板。胡老师讲课也很有艺术性,特别是在声情并茂地朗诵古典文学名著时,更深深吸引着我们这些小青年的心,至今还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参加工作后,由于种种原因,被迫两次改行。最终在四十来岁时被安排到纺织工业部搞政策研究工作。无论是写调研报告还是政策研究性文件,都需要简明扼要和符合逻辑性的文字组合,而这些能力的基础是来自于中学时代语文老师的栽培。我由衷地感谢我的恩师胡冠璐老师。

    遗憾的是我与敬爱的胡老师一别就是半个世纪。在这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师生们,竟然还能再次相逢,是多么令人兴奋。2000年一天,我在老同学徐乃勤家里见到了胡老师手捧鲜花面带笑容并神采奕奕的照片,胡老师显得那么健康,还是那么美丽。在那不久之后,在上海市西中学北京校友会编的会刊上,我再次看到了那张照片以及胡老师给陶民华校友的信,使我激动不已。20019月我给胡老师写了一封信,不久就是市西中学举办成立五十五周年庆祝,以及我们51届毕业五十周年的时间。我激动地告诉胡老师我们不久就可见面了。胡老师给我回了信,还附了两张照片。胡老师在信中说:“你是我的学生又是我老朋友的女儿,有着双重关系,特别感到亲切,很想立刻见到你,和你亲热一番。当年你们都是非常可爱的孩子(请恕我如此称呼你们),现在你们都大了,我也老了,毕竟已经过去半个世纪,想起来真有些恍如隔世了……。”2001106,在市西中学母校,我终于见到了阔别半个世纪的胡老师。真如照片中见到的那样,胡老师还是那么健康秀美,根本不像八旬老人。我禁不住把自己的脸和胡老师的脸贴在一起。从上海回京,我很快把在上海时拍的照片寄给胡老师,并比较详细地向她汇报了我平凡的人生历程。胡老师在回信中说:“……你详尽地告知方方面面的情况,就是未提及你父亲生前的一些恩恩怨怨,我知道你是怕我伤感,你很体贴人,心地太善良了。其实你若愿意向我倾吐心中的苦恼和委曲,我是非常感激的,因为这是对我的信任,我在市西见到你,如同见到你父亲——我尊敬的老朋友……。”2002年,我和老伴到我老家江苏吴江同里镇怀旧旅游时,又顺便到上海拜访了胡老师。

    又是两年多未与胡老师见面了,每当逢年过节在电话里听到胡老师动听的声音时,我总感到十分亲切,十分温暖。她给我力量,使我能战胜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我要像胡老师那样虽经历磨难,但仍坚强乐观豁达地笑对人生,用无私的爱感动和激励周围的人们,尽可能地为社会作些力所能及的事,为更好地享受我们伟大的祖国给予我们的美好生活而健康愉快地活着!

2005619于北京)

 

胡冠璐老师教我写作文

1951届校友 徐秉业

 我出生在日本统治下伪满洲国的沈阳(当时叫奉天)。小学时受的是奴化教育,初中只念了一年半便来到了上海市西中学读书。在学习中遇到了不少困难,特别是语文的基础很差,不会写作文,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不知道语文怎样学才好。

当时教我们语文的是胡冠璐老师。老师的备课非常认真,每堂课所讲的内容都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例如,课堂上她给我们讲解鲁迅的作品《药》时,首先介绍了鲁迅这篇小说是在1919年《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后来又收入《呐喊》文集中。这部小说是以秋瑾被杀为背景的。其次,老师又介绍了小说《药》的涵义,《药》实指的是带人血的馒头,而虚指的是提醒革命者应能找到能医治人们麻木与愚昧的良药,药是联结情节的关键。小说既是革命者的悲剧又是麻木者的悲剧。老师这些深入浅出的讲解,引起了我对上课的很大兴趣,课程的内容又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时至今日,印象仍非常深刻。

语文课另外的重要内容是作文。记得第一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自传”,虽然我努力把自己的经历尽量写出来写好,但还是词不达意,错别字很多。老师看过后,给了我70分,还给我写了几句评语“这是鲁迅的几句话,我写在这儿,给你作为参考:(一)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二)不生选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老师的评语对我的启发和帮助很大,至今我还牢牢地记住它。从那以后,我对写作文十分重视,不仅留心别人写文章的妙处,还特别注意自己写文章时的反复推敲。记得作文的第二篇题目是“报告学校近况的一封信”。在这篇文章中,我主要介绍了上海大游行的盛况以及学校里学生会选举的事情。当然写完后反复地看了几遍,老师看过后写的批语是“比上次进步多了,你自己觉得吗?”而且给了我85分。第三篇作文的题目是“从我们的学习小组看学习”。这篇杂文我主要描述了成立学习小组的过程以及讨论为什么要学习,怎样学习和为谁学习的问题。老师写的批语是“进步的速度,真是可喜!”第四篇作文的题目是“自我检讨”。在这篇作文中,我主要对自己骄傲自满和不关心政治作了自我剖析,以及在学习小组中经同学们批评帮助后,自己的一些感受和改正缺点的决心。老师的评语是“写得很坦白、具体,但愿赶快把小资产阶级的包袱丢掉,走上为人民服务的大道。”第五篇作文的题目是“谈市西的民主秩序”。我主要发表了对民主秩序的看法,而且提出了自己对在市西建立民主秩序的见解,就是首先大家要团结一致共同来建设新市西,其次是要加强生活小组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用,同时要多读些有益书籍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老师的评语是“文字通顺,层次分明,真是一篇比一篇进步!”记得还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写一篇“记殷光炯同学参干的座谈会”。由于这次会议开得好,给大家的印象深刻,所以我写起来既有内容又有感情,老师给了我90分的高分。

于胡老师的鼓励,使我由一个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逐渐掌握了写文章的要点和技巧,更重要的是由于胡老师的引导,使我对写作文发生了很大兴趣。回想起来,当时我写的作文水平很一般的,但她善于引导并花了大量心血根据每个同学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帮助,使学生思想和学习都进步很快。老师的帮助使我受益终身。

我在清华大学教了几十年的书,撰写或主编了18本正式出版的教材和专著,共有几百万字,有的书发行量很大。例如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应用弹塑性力学》,2005年已经是第八次印刷了。这些书,在社会上受到热烈欢迎,主要是因为读者能够从书中获得知识,书中的文笔也比较通畅。我认为,这也是得益于我中学时代语文课打下的基础。每想到这些,我由衷地感谢胡冠璐老师。同时我也特别感谢市西中学,因为市西中学为我创造了非常好的学习条件。

20051221

 

珍贵的赠言

1953届校友 梅岭

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胡冠璐老师是我们高三甲班的语老师兼班主任。那时她很年轻,刚结婚,但对我们像慈母那样和蔼可亲。我们上语文课觉得特别愉快。19511953年时,因为上海刚解放不久,没有固定的语文教材,老师找了不少古今中外的好教材,耐心细致地分析文章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写作文方面,她也要求我们多样化。我记得,在老师的启发下,我将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改编为一首长诗,受到老师的赞扬。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每节课剩1015分钟,老师像如今电视广播连续播出一样,给我们念中外名著中的一段,我们听得津津有味,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老师作为班主任,很关心我们各方面的成长。市西毕业后,我被录取为留苏生,1953926老师为我留下很长一篇临别赠言:

“对你——毛主席领导下新中国的新一代,我有许多话要说,但是一时竟不知从哪里说起。总之,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我深深意识到生活在毛泽东时代的青年是无限幸福的。亲爱的聪明的年轻的朋友,请你意识到自己的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祖国的伟大可爱,你才能更深刻体会祖国对你的殷切期望,你才能更好地来完成祖国交给你的艰巨任务!亲爱的聪明的年轻的朋友!我以我们市西有你而感到骄傲!”

这段话一直鼓励我在留苏的学习中克服困难,时刻不忘祖国的殷切期望,使我圆满地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任务。

老师的珍贵赠言,几十年来,我辗转各地,从上海到北京,到苏联,到东北,又回到北京,直到今天,一直带在我身边,它一直鼓励着我,永远激励我前进。

200012月)

德高望重的恩师

1955届校友 刘城墉

五十春秋,岁月如流。抚今追昔,百感交集。往事如织,难忘恩师。胡冠璐老师是解放后市西首批“优秀教师”称号的获得者。数十年来她始终不渝地献身教育事业,无愧于授予她的荣誉。在我成长中及尔后数十年从教生涯中,老师一直是我心目中的楷模。“学贵得师”,我庆幸遇到了老师。

铸魂为本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每位老师在每门课的教学内容和举止风范上都在不断地铸造着学生的灵魂,特别是语文课。老师在语文授课中,并不囿于对主题、段落的刻板宣讲,而是更侧重于高中生对课文的预习、独立思考和分析,提倡讨论、提问,乃至辩论,从而使学生思想更活跃,发言更积极,语言表达能力也大大提高了。老师则善于向正确方向引导,并阐明课文的布局、谋篇之要领,指出高考中必须注意的审题、构思、行文和修改等技巧。其目的还在于不断提高我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老师介绍作者生平和著述时,她更钦佩作者的人品。如鲁迅的硬骨头,朱自清宁可重病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米”,闻一多反战而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等等,加之老师言之有物、生动感人、分条析理、表述准确、口齿清晰的讲授,在不断感动和激动中加上理性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了我们的心灵,陶冶了性情,逐渐铸造出永远追求真、善、美,摈弃假、恶、丑的灵魂。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学子们大大增强了时代的使命感、前进的紧迫感和民族自豪感。这样,同学们自然有了学习动力和前进方向。

改章易字

老师的繁重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批改作文,而学生的作文则是其形象思维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实践。

然而,“改字难于造篇,易字难于代句”。但老师对作文的命题、批改、易字、点评、发还的每一环节,总是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经她润色批改后的文章,确显焕然一新。我有一份保留件,是五十多年前(19545月下旬)老师对我一篇作文的批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的优缺点和对我的厚望。谆谆教诲,深深师恩,令我感佩而保留至今。

每次发还作文簿时,老师总是挑选几篇较好者,在同学中传阅,这是师生纵向诸多的教学关系之外很难能可贵的学生间的横向交流方式,也起到了观摩、切磋的作用。

关爱备至

1954年秋,我刚升入高三,胡老师虽不再教我班语文了,但她仍热情地关注着她曾培育过的学子们。她赠与我一本为期一年的《文学讲座》入场券,那是由华东与上海文联及作协专为文艺界演员、记者和中学语文教师举办的,旨在提高其思想水平和文艺水准。主讲者多为文坛泰斗、巨匠或名人。我如饥似渴地学习每一讲,视野大大开阔。1955年临毕业时,胡老师出于关怀和爱护,到教室内找同学们谈话,一起商量高考志愿问题,并提出她个人看法和建议,供学生及其家长参考。今日忆起,仍倍感亲切和温暖。

疾风劲草

1952年末,我参加了市西党支部扩大会议,时任我班政治课教师的钟日照老师(胡老师的丈夫)被取消了候补党员资格,最后,主持人让坐在后排的胡老师表态。我只见她局促不安地站起来,极其伤心、失落、无奈、无助地道出六个字:“服从组织决定”,她满脸哀怨地坐下去时,眼睛发直,泪水夺眶欲出。

    其实钟老师是一位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者,讲课理论水平高,辩证思维强,语言很有分寸,结论适度,从不绝对化、主观化,同学们很佩服,而对其政治生命的断送,则感到震惊和茫然。

    后来,钟老师去市北中学任教。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数十年的历次运动,他总是当然的被批被整的对象。尽管他身处逆境,但并未动摇其爱国、爱党、爱人民的赤诚之心,他还是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直至打倒“四人帮”,“文革”十年浩劫结束后,钟老师才被彻底平反。可惜不久后,他于1983年过早故世。

    胡、钟伉俪在风风雨雨中度过了几十年人生道路。尽管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着全家,她俩仍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自制力和坚韧性,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教学中去。胡老师后在教育学院任教,面对听大课的中学教师,她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们,因而受到学员们的欢迎和院领导的表扬。当然,对她每次备课教案和试讲的首肯者和修改者则是钟老师。他俩在共同奉献中分享着幸福,在甜酸苦辣中度过了一言难尽的岁月。

   “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回首往事,胡老师平静而又不无感慨地说:“不管怎样,我还是挺过来了!”时间和历史是最公正的评判者。

    如今胡老师已逾耄耋之年,但仍精神矍铄,生活简朴,尤善自我调节心态,以致2000年同学盛邀胡老师聚会时,竟有人把她也当成某位女同学了,可见她越活越年轻了。

    我衷心祝愿德高、品优、业精、心慈,我敬爱的恩师健康长寿!

                                                                 (于安徽淮南伤榻,20051223

 

 

师 生书 信

收到您给我寄来贺年卡,我万分喜悦,感激涕零。我们已经分别五十多年,竟然联系上了。

亲爱的老师,您是我在少女时代对我影响最深的班主任,您留给我清纯含芳的印象,您敏锐活跃的思维,认真创新的教学法,总使我难以忘怀。初中时,您教我们语文课,堂上,大家全神贯注地聆听,您用生动的口语和丰富的词汇授课,同学们能够条理清晰地记下您组织严谨、重点突出的讲课的笔记。您给我们打下了良好的语文基础。开始,我最怕做作文,但高考时,我的作文能提前做毕。初中孩提时期有一件留存记忆的趣事:一天上午,您刚进教室,就突然向我们宣布,因工作调动,您要离开学校,不能和我们朝夕相处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发出叹声,甚至流泪,舍不得与老师分别。单纯的少女们(我们班都是女生)不懂得很多道理,只感到慈母般的老师不等我们毕业竟要离开我们,于是班长带着几个同学到老师家,我也跟着,天真地想“说服”老师留下来。这是一批天真无邪的少年对挚爱的老师的痴情和挚爱。我到暮年还深深地留下了此段纯真的回忆。

(摘自1954届何锦于2006228老师的回信)

 

谢谢你的来信,虽然整整五十年过去了,但一看到你的名字时,你那大大的眼睛,长长的辫子,聪颖可爱的形象立刻浮现在我眼前,和“纪念册”14页上的照片丝毫不差。你的信条理清晰、文字流畅、感情真挚、字迹秀丽,看后很喜欢。你对母校和众多老师的怀念,使我很感动。说真的,同学们毕业以后的成就和关爱,对我们教师来说是最好的安慰。因为教师一身清贫,最大的财富就是同学的成就和关爱。

    你说在校时对作文“总是感到头痛”,这不禁引起了我的反思。其实同学不喜欢作文是平常的,尤其是爱好理科的同学,问题是老师应该启发每个同学对作文的兴趣。虽然我印象中你的作文并不差,也许只是不如数理罢了。但如果我早知道,一定会尽量没法让你喜欢作文,而且越写越好,写得很好很好的,因为你很聪明,只要自已喜欢,再加上努力,多读、多写、多修改就会成绩突出的。遗憾的是我知道得太迟了,因此内心深为自己的疏忽、失职而感到歉疚。

    你们的“纪念册”编得很好,《52届校友通讯》目前还没收到。

    52届初中春季班同学对班主任杨文鹃老师的感情很深,每年都聚会,为她做生日,我也曾被邀参加过三次。

(摘自胡冠璐老师2003661952届何声键的信)

 

非常感谢你们对老师的关爱。他虽然一生坎坷,但始终热爱党,热爱祖国,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至死无怨无悔。我也常常想,只要我们的社会不断进步,祖国日益强大,个人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名利得失毋须耿耿于怀。更何况党已为他平反,还他清白,作出了公正的评价。遗憾的是他壮志未酬身先死,未能为祖国统一大业尽到一份力。

老师1983年去世后,我于1986年初去加拿大探望他生前念念不忘的亲人——胞妹,住了两年后回到上海。由于我从1956年调离市西后一直在上海教育学院任教,直到1979年因让女儿顶替才提前退休,所以我的关系早已不在市西,因此50周年校庆也未接到通知。去年杨文鹃老师从校友过传忠同学处打听到了我的地址,才使我与市西恢复了联系。1016回到了阔别四十多年的市西,见到许多老同事、老同学,仿佛又回到市西大家庭的怀抱,顿觉无比温馨。

我有三个女儿,除二女儿在深圳教育界工作外,大女儿和小女儿都在上海国有企业任职。我和小女儿住在一起,物质条件虽不富裕,但家庭和睦,祖孙三代亲密无间,共享天伦之乐,足以告慰远方的同学们。

(摘自胡冠璐老师于200021给陶民华的信)

 

钟日照老师诗词十二首

钟日照(1924年—1983年)出生于新加坡,为爱国归侨,毕业于复旦大学。他毕生从事教育工作,曾先后在高桥、市西、市北、安庆等中学任政治、英语教师。解放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某种政治误会被清除出党。1958年又因自觉革命向党交心,被错划为右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沉冤昭雪。他的遭遇虽坎坷,但始终爱党、爱国,笑对人生。在任何艰难困苦和挫折面前,他都以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为己任。他富有爱心,经常用家庭收入资助贫困的亲友和学生,自己却过着清贫的日子,安于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平日爱好诗词,时有习作,抒发情感,共留下二百余首,此十二首为其中一小部分。

中秋抒感

——庆祝建国三十周年

1979105

掐指中秋三十年,今宵分外享团圆。

三载新风驱毒瘴,九亿繁星闪碧天。

四亿欣荣换面貌,万家快慰赏婵娟。

剑公讲话传千里,响彻笙歌月夜弦。

 

四害“绝”诗

1976130

(一)

暴风一阵断危“桥”,“江”上坠沉“青”面妖。

流水落花“春”去也,万年遗臭腐尸漂。

     (二)

“元”凶祸国雨潇潇,“洪”水成灾飞夜枭。

“文”武“姚”“王”同覆灭,晴空万里喜今朝!

 

痛斥“四人帮”迫害敬爱的周总理

197717

妖风阵阵煽阴谋,四害横飞伴鸩鸠。

妄想遮天害总理,滔滔罪恶满江流。

 

五十自勉

19741

年华半百去匆匆,漫漫途程顶雨风。

失败无妨添教训,成功不辍鼓征篷。

观看妻女人人勇,醉赏江山处处红。

五十人生犹阔步,鞠躬尽瘁乐无穷。

 

毋忘先进更争前

长女钟红在农场蔬菜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作此以勉。

1977730

连年种菜喜田园,无限风光大自然。

苦干清晨汗滴土,大忙傍晚劲冲天。

挥锄万遍铸钢骨,挑粪千回磨铁肩。

莫负韶华春正好,宜当先进更争前。

 

喜沉冤昭雪

1979128

(一)

半生沉重后,从此一身轻。

飞入云霄里,奋然万里征。

(二)

喜还真面目,难抒我心情。

当走一支笔,高歌四化兴!

 

满 江 红

——沉痛悼念毛主席逝世

1976914

震撼山河,噩耗似晴天霹雳。

天地动,五洲惊愕,八方悲泣!

万世恩情当永记,千秋功绩长堪忆。

涌人流,挥泪仰遗容,衣衫湿。

枪杆子,狼毫笔,开新世,全无敌。

为人民凉热,操劳朝夕。

不朽雄文丰宝库,光辉思想如红日。

照征程,万马竞奔腾,蹄声疾。

 

卜 算 子

——哀悼敬爱的周总理

1975117

革命奋终生,功绩谁能数!

八亿人民手顶天,悲折擎天柱。

含泪仰晴空:灵骨灰飞舞。

全国铿锵铁誓言:永把红旗举。

 

浪 淘 沙

——贺次女钟兰在农场被评为优秀团员

1975126

报喜女飞笺:优秀团员。

全家欢乐喷心泉。

新岁迎春花吐蕊,春意无边。

重任落双肩,干劲冲天,

戒骄戒躁更争前。

瀛海千舟齐破浪,百里波澜。

 

浪 淘 沙

——贺幼女钟苏十五周岁生日

1972122

降世夕阳中,蛋脸花容,医生赞俏我心同。

报喜家书飞各处,乐满心胸。

岁月去匆匆,转眼骄骢,蹄声得得作先锋。

我愿苏苏驰万里,破障重重。

 

(胡冠璐整理于2006310